番禺区委编办以释放机构编制“新活力”为牵引 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 2023-01-03

 

    番禺区委编办紧紧围绕人才强区战略,以释放机构编制“新活力”为牵引,推动成立区委人才工作局,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盘活用好机构编制资源,服务保障人才载体建设,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一、紧扣开“新”局,吹响人才工作“协奏曲”

    聚焦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健全组织架构、完善职能体系和优化服务保障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人才工作顶层设计。一是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推动区委组织部成立区委人才工作局,由部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局长,完善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及成员单位架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负责、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作体系。二是建立协同高效新机制。围绕人才管理部门职能职责落实、机构内部运行、部门协同配合情况,进一步厘清边界、优化配置、完善机制,推动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有机融合;将落实人才工作情况纳入机关和镇街绩效考核,强化人才政策落实跟踪问效、激励奖惩。三是推行服务保障新举措。全力支持“番禺人才生态30条”政策落地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最高可获取两个1000万元项目资助。建立领导班子、人才首席服务官、人才服务专员三级联系服务机制,落实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四问”工作法。推动区卫生健康局承担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服务职责,解决好人才工作和生活中的“关键小事”。

    二、注重引“活”水,厚植人才编制“梧桐树”

    加强编制供给侧统筹和创新挖潜,富集编制“源头活水”,培育机关事业单位引才留才“梧桐树”。一是激活机构编制动能。出台《广州市番禺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专项编制保障管理办法(试行)》,统筹区内70名行政及事业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专用库,面向各领域延揽专业人才,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制度支撑。二是盘活机构编制存量。借力改革收回唤醒“沉睡”编制资源,建立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动态编制管理机制,面向基层一线、应急一线、抗疫一线等急需人才岗位精准投放,已累计投放72名;加强教育、卫健等重点领域编制倾斜,一年来共新增义务阶段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基层卫生领域编制及预支额度2600余名,推行更大范围“区管校聘”,着力解决教育、卫健领域引才、留才编制短缺问题。三是用活编制使用管理。优先办理用人单位人才专项编制申请,实名下达专项编制,及时研判评估编制使用效能和人才培养效果;重点支持保障专业干部人才引进工作,开展首次面向全国公开选调(调任)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为区属经济建设职能单位引入8名专业型干部。

    三、聚焦增引“力”,打造人才载体“强磁场”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工作部署,统筹机构编制资源,助力打造吸引和集聚人才的产业平台,加快人才与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一是提升大学城科创生产力。以服务广州大学城国际人才生态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统筹设置大学城创新创业促进中心、区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区科学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加速推进产学研创新创造平台建设,积极对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人才资源,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企地服务,促进区内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高技能人才培育产业蓬勃发展。二是增强重点平台牵动力。成立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企业建设服务中心、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机构,创新建立园区要素保障机制,为番禺经济开发区、长隆万博片区等重点平台和汽车、珠宝等重点产业链提供高效服务。目前,全区平均每天诞生130家商事主体,每天有48件专利获得授权,番禺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长隆万博片区吸引了欢聚时代集团、长隆集团、海大集团等龙头企业进驻。三是激发创新管理驱动力。探索经济建设管理机构新样板,在不新增机关事业单位的前提下,设置登记设立事业单位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管理中心,承担番禺区渔港经济区建设工作,助力打造海陆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番禺区委编办  伍艳、陈志强)

上一条:黄埔区委编办高效稳妥推进“公参民”学校转制 下一条: 荔湾区委编办召开纪律教育学习月警示教育大会暨节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