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过去,皆为序曲,现在就是《变量》

2020-08-06

 
    何帆老师在饭桌上仅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就立了一个flag,他很想像美国记者一样写出《光荣与梦想》那样的书,他决定从2018年起的30年,每年写一本书,讲述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这30本书的书名都叫《变量》,不同的是每年的副标题不一样。现在已经出版了《变量:看见中国社会的小趋势》《变量2: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这两本书都比较通俗易懂,可读性强,他用独特的鹰眼视角观察中国社会基层甚至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平凡的细节里带我们去观察小的变量、小的趋势,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身处的社会每天都在上演着无数个细微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悄悄地改变我们,量变导致质变,终有一天涓涓细流会汇成大海,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变量》何帆老师的团队走访了10多个国家,20多个省市,拜访了政策制定者、大学教授、创业者、汽车工程师、房地产商、律师、电子竞技选手、咖啡店老板、菜市场小贩、小学校长、留守儿童等,在慢变量中看见各种小趋势: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而《变量2》根据2019年的热点事件,如年轻一代生育压力、乌镇经营模式遭遇质疑、先锋学校、杨超越编程大赛、中美贸易战等,走访了各行各业的人们,举例解释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我们下一步将走向何处。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当规模效应受到局限后,复杂红利显现,多样性爆发带来无限可能,同时给各种小趋势提供了生存的机遇和竞争的舞台。因此那些适应国情,适应社会的小趋势会迅速成长起来开成一个成长点,使中国经济变得更加有活力。《变量2》围绕着演化算法、南墙效应、代际革命、苟且红利、互信网、混搭时代、结束就是开始这些话题展开。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讲到的南墙效应。教育,讲的是一个关于失败的故事。应试教育也将会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没有撞到南墙之前,我们看不到教育改革的希望。但是,凡是不可持续的东西都不会持续,危机是改革最好的动力。新一代和上一代的想法大不同了,南墙效应和普朗克规律将同时发挥作用。普朗克认为“新的科学真理与其说是靠说服反对者并使他们看到光明而获胜,莫不如说是因为反对者终于死去,而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了起来。应试教育的结局可以预见:应试教育不是因为教育改革而终结的,而是不相信应试教育的一代终于长大了。谈到教育,为什么这一代都很焦虑,因为60后-80后都是被挤上车的一代,高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们那时候没有得到的资源,那时候没有实现的梦,总是希望在下一代的身上实现,哪怕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对孩子有这样的期许。现在的教育投资组合不断扩大,给大家带来一种能获得巨大收益的幻觉,投入越多,回报越大。就像现在金融产品多样的环境下,你不会甘心把钱存在定期里。还有羊群效应使得我们无法承受特立独行带来的孤立,只能一次次被推着往前走。看似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会产生争议,但是只要教育领域微创新一直在努力,终有一天可以等到开花的日子。希望我们的焦虑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能够终结。
    其次就是苟且红利。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是苟且红利,即是只要你在别人苟且的地方多努力一点,在别人忽略的细节处多想一层,在别人理所当然的船到桥头自然直多想几步,你就可以淘汰掉数不清的苟且者。苟且的对面是你要认真且是有信仰的认真,相信你自己的创造力。
    反观自己,我们到底算是一个苟且者还是认真者,也许我们自认为够努力,够细心,够优秀,但说不好,正有些人比我们更认真,把我们当苟且者淘汰掉,而我们全然没有察觉。
    书中的不少金句都挺有意思:你的未来,不取决于你长得多快,而取决于你的根有多深。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穿上了新的军装,学会了新的打法,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绝地反击。(绩效管理处 陈静丽)

上一条:《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下一条: 《少有人走过的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