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篇目有感

2023-12-20

  近期看《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在注释部分,我们会发现很多如《韩非子·亡征》《孟子·滕文公上》、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经典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讲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

  历史文脉是久远的命题。历史可能不记录片段,但会留下最深的遗迹,横向看人类历史文化文脉,我们一谈到英国,有不流血的光荣革命和普通法体系,谈到德国,是制造业的代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谈到法国、俄国,有独特的艺术等,与这些国家文化相匹配的古城、古堡,是人类历史文化保存的典型。我们国家,像“表里山河”山西古城、苏州古城,像现代建筑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历史文脉,华工的何镜堂团队的作品,都有古典的痕迹,海心桥像古筝,而不是突兀的钢桥。

  习近平总书记在“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提到,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他在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论述中,引用俄罗斯文化名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文化的借鉴和发扬也在于此。总书记在该篇著作选读中,大篇幅地论述了中俄两国深厚悠久的文化沉淀和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角度鲜明地指出增进两国人民文化、文明交流和友谊不可替代的作用。浓墨重彩地讲到,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有着深厚基础。当前,俄乌两国军事冲突尚难以化解,但解决时局的最好方式便在于政治的方式,而政治解决的背后必然是文化根底的推动和融合,作为世界和平力量的中国,我们也在其中扮演文化和解、和平化解的重要角色,始终站在文明、文化共生的共同体角度,促进各国友好事业的稳定发展。

  文化互鉴会传递加深一个思考,过去习惯把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放在一个地理时空里比较,有你来我往的优胜和挫败,像外交争辩一样各有理据,赢了输了都可以再合纵连横,时机时运,冲突融合,各占百年。奴隶的封建的,资本的共产的,无论何种旗帜都是随着历史向纵深发展,而我们旗子里不光有锤子镰刀,还有黄河黄土富积的文化脉络,在高大的昆仑山下,科技金融不奇怪,长衫大褂也不奇怪,说我们拿不来好莱坞不奇怪,说我们搞不了光刻机也不奇怪,风雨有时,居正居中,修齐自身,我们的“时机时运”便更不易被外国人士界定。

  如总书记所言及的托尔斯泰等俄民族的巨擘,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独树一帜的思想家在承袭文脉。前段时间看名人传记,其中有一本是青年作家葛亮在长篇小说《北鸢》序里提到的,《也同欢乐也同愁》,书是陈寅恪的三个女儿写的,行文朴实,描述了清华四导师的陈和他妻子,一个时代里的家事烙印。江西几百年人杰地灵,书院兴盛,陈家是清末赣西北修水县名门,清末中兴重臣陈宝箴开始四世有人才,直系和外亲的繁茂蔚为可观,第四代的陈封怀,就是我们华南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国内著名植物园专家、植物学家。家族环境下,陈自幼酷爱读书,未到启蒙年龄,见兄长及亲友子弟在家塾就读,十分羡慕。兄长们上课,他就躲在门外专注静听,很快牢记教师讲授内容,并能熟练背诵。他自识字起嗜书如命,见书就读,不分昼夜。陈的体格消瘦,书中有照片时,多是叉腰而立,身形随着宽了些,但如果和周围教工或亲属比,自是最瘦小的。但他的学术成就,如大家所知,由此观之,他自身意志力、志趣专注力和家世的影响力确不一般,正如所说,“吾辈虽瘦,必肥天下”。那时的清华生,对他最大的印象是“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现在的好老师也大概可以这样做吧。

  我们的文脉就是如此的根植。历史文脉保护的学习和主题教育学习内容一脉相承。机构编制管理归口组织部,遵循组织路线,做好组工工作,我们在组工干部工作中,也学习到对党员领导干部履历、学历的重视,其中懂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及规划的是选人用人的一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地方负责人要懂些规划。我们党为什么重视规划,强调规划和历史文脉保护,以前我们就重视地形地貌,早期的党的军事领导人,都是活地图,他可能不懂西方的军事战术,但他脑子里最清晰的是地形图、地图,朝向、峰谷、上风上水的形势。那个时候,我们党选择的根据地在哪,驻地在哪,像西柏坡,是规划和治地的典型,它在太行山东坡,顺势下华北平原,后面有层峦叠嶂,平时易守难攻,前面是开阔的深水湖泊,保证用水。地方又是早期开辟的成熟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很好。这些有历史意义的地理文化地标,就得运用红色资源的方式宣传和保护起来。那现在,在肉眼看来,城市的形态已经大大改变了自然形态,那是好事坏事?这是种潮流,但在其中,要做好传统的传承,文脉、水脉、山脉,山、湿地、人造公园如何相符相成,才能更有益于长远发展和人的需求。广东是国家的南大门,经济和生态文化都做好,把历史文脉守好了,有好的示范作用,对中国对外的号召力,对近亿的海外华人是一种感召。多少人回来,就是要看看自己的氏族宗祠、古树、老坪、老河。这样在我们国家迈向复兴的道路上,更加彰显我们的中国道路和中国自信。(四处 毛维庆)

 

下一条: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粤北山区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