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聚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任务,坚持高位推进、积极探索创新,在优化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理顺政事管办关系等方面持续下功夫,精简区本级事业单位69个,精简率28%,收回事业编制58名,有效实现资源集约配置,为番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立足“早”字统筹谋划推进。在市召开工作会议后,迅速成立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进行分析预判,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由机构编制、人社、财政部门组成调研工作组,围绕机构定位、职责划转、人员分流、福利待遇、资产处置等问题,反复征求涉改单位的意见建议,形成区事业单位改革主体方案。制定并出台《番禺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涉改人员分流安置指导意见》《番禺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编制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处理指导意见》等文件,将制定人员安置等配套政策和改革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做深做实政策宣传和涉改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消除干部职工的顾虑,及早凝聚广泛共识,为迅速平稳推进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并”字整合机构职能。充分运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分系统、分领域对“小而散”等事业单位进行优化调整,整合编制3名及以下的事业单位,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加强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聚焦社会救助、水务运行、畜牧兽医、体育旅游等领域创新改革思路,着重强基层、保基本、补短板,推动公益事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民政系统通过“撤三建一”,设立广州市首个集临时救助和长期安置两项功能于一体的救助管理中心,工作职责涵盖流浪乞讨人员和困境儿童的救助、救治、照料、康复、寻亲、护送返乡等救助工作全过程,有效完善救助救治福利供养机制;水务系统通过“撤六建一”,整合河涌管理所等6个事业单位组建区水务设施运行中心,综合河涌管理、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利设施运行调度等职能,集中力量建立专业化运行调度管养体系,集约配置资源。
三、着眼“准”字注重因地制宜。围绕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对镇街事业单位结构功能进行整体重塑,镇、街分别统一规范设置6个、4个事业单位,对比改革前减少事业单位19个。同时,在镇街统一规范设置的事业单位个数内,通过多次征求意见、实地走访调研、分析统计数据等方式,综合考虑各镇街对强化“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作用、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建设引进创新人才、推动沙湾古镇旅游产业发展等特色需求,差异化设置网格化服务中心、文化体育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优化业务板块,强化公益属性,提高治理效能。
四、围绕“活”字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区情实际,统筹考虑广州南站、广州大学城、中心城区管控压力,以《广东省试点乡镇分类及机构编制标准》规定的辖区人口、土地面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项指标为基础,将广州南站旅客到发量、广州大学城学生人数、沙湾街旅游人数等纳入辖区人口计算,并创新加入企业户数等指标测算镇街综合指数,重新分配镇街事业编制。同时,建立“定期评估+动态调整”编制调配机制,统筹考虑上级下放权限、实际工作任务变化及履行机构职能编制规定情况,定期评估镇街事业编制使用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编制,促进编制资源合理有序流动,推动破解编制固化难题,激发基层工作活力。(番禺区委编办 康静)
上一条:天河区委编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下一条: 花都区开创绩效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