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创新推行“区管院聘”管理改革 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 2023-06-15

    为优化医务人员资源配置,推动番禺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番禺区委编办着眼编制岗位资源集约利用,就创新基层医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充分调研,探索编制统筹使用、管理、调配的实现路径。根据国家、省医改政策,以及其他地区改革经验,参照教育系统“区管校聘”改革模式,在全市内率先推行医务人员“区管院聘”管理改革,实现区域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在全区卫生编制总量内统一配备各类卫生人才,卫生编制岗位资源“总量核定,统筹调配,动态管理”,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充分发挥编制对高层次卫生人才的磁吸效应,为番禺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编制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聚焦因地制宜,实现编制资源均衡配置

    番禺区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体现在编制资源配置布局不均衡。由于各区域经济、人口等方面发展的差异性,形成部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结构性矛盾。各镇街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口数差异扩大,例如大石、洛浦、南村等镇街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常住人口数大幅增长,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已远低于应配编制数,而新造、化龙等镇目前的常住人口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基本持平。同时,番禺区中医院等公立医院新院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业务范围扩大,核定床位数由800余张增至1200余张,增长率达50%,对医务人员的需求也大幅增长,但编制数仍维持在2012年底的水平,编制需求矛盾突显。在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统筹调配,有利于盘活编制存量,打破编制资源的层级、区域壁垒,因地制宜,按需配编,破解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需求不平衡问题。同时注重动态管理,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测算要素,优化编制供给模型,根据辖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服务人口数,以及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床位数等数据变化,定期调整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因时因势配置卫生编制资源,促进番禺区医疗水平长效均衡发展。

    二、聚焦赋能提效,发挥统筹引导补足短板

    番禺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同性不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总体相对薄弱,“守门人”作用长期得不到发挥。基层优质医疗资源区位布局不平衡,区属公立三级医院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片区的市桥街道,东部、西部片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资源倒三角现象明显。通过加大统筹使用和管理创新力度,赋予卫生健康部门更大用编用人自主权,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推动卫生编制资源向基层基础领域和资源薄弱领域倾斜,以人才优势驱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卫生健康水平发展。引导骨干医务人员向基层、资源薄弱的医疗机构流动,注重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通过精准调配,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三、聚焦挖潜创新,激发医务人员内生动力

    根据现行的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政策,需有岗位空缺,才能按比例推荐符合条件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评审。随着番禺区卫生人才队伍水平快速增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受阻。部分医务人员为提升职称,辞职另寻单位,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通过实行“总量核定”岗位管理模式,挖潜内部资源,实现编制岗位资源的集约利用,以同类单位编制总盘子为基数,按级别、规格分类核定区域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岗位总量,最大化挖潜中、高级岗位数。通过优化岗位设置方式,总量核定岗位,番禺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岗位将分别增加16个、10个和13个,拓宽了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空间,有利于留住卫生人才,激发医务人员队伍内在活力,提升卫生人才获得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四、聚焦动态统筹,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由于部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和岗位不足,容易错失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卫生人才的机会。特别是一些医疗卫生领域的领军人才往往以团队形式协同运作,因此在招揽人才过程中更需要主动适配,为团队提供编制资源,实现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通过动态管理编制岗位,可以在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灵活调配编制岗位资源,按照实际情况统筹分配,畅通卫生人才引进渠道,发挥编制岗位的“引流”作用,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延揽各地卫生人才投身番禺,提升人才对番禺区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和驱动力。(番禺区委编办 杨湘杰)

 

下一条: 增城区委编办助力人才资源高质量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