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委编办突出问题导向 紧扣关键环节 打造机构编制评估试点番禺样板

-- 2022-09-09

    番禺区作为试点区之一,承担广州市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任务。番禺区委编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评什么”“如何评”“怎么用”三大问题,紧扣体系构建、方法探索、结果运用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打造机构编制评估试点番禺样板。

    一、采用“4+2”模式,设置个性化指标,回应编制评估“评什么”

    一是综合工作需要,增设试点单位。为深入了解所属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番禺区在上级要求的教育、民政等4个机关单位和镇街的基础上,增设区民政局下属区婚姻登记处和区殡仪馆2个单位作为试点,开展同步评估,全面核查。二是结合重点工作,设置个性化指标。认真对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将疫情防控、整改工作、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专项工作定为必设个性化指标,确保党委决策和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按试点单位实际工作特点,设置个性化指标,如将“双反”工作纳入石楼镇指标体系,突出试点单位履职尽责情况。三是根据区情实际,优化评估要点。以市委编办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模板为基础,结合番禺区实际,适当调整个别三级指标、评估要点和评估标准,构建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指标体系。

    二、采取“问诊式”评估,实施“望闻问切”四步法,试行编制评估“如何评”

    一是“观执行、察情况”,开展“沉浸式”调研。对照指标体系的评估要点,制定相应材料清单,指导试点部门提前准备,实地进行资料查阅;紧盯部门“三定”规定落实情况、部门机构编制管理情况、事业单位监管情况、部门执行力,以“四个紧盯”开展综合性评估,及时发现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二是“听评价、探实情”,开展“覆盖式”调查。结合试点单位实际,设计10套匿名调查问卷,分别发放至单位在编人员、管理对象、服务对象、职能相关单位人员等不同类别人员,共回收有效问卷806份,助力全面科学反映试点单位内外部评价。三是“访人员,谈实况”,开展“嵌入式”谈话。通过“三谈一查一延伸”,与班子成员“重点访谈”,与中层干部“点对点交谈”,与机关工作人员“抽查访谈”,查阅有关材料档案,延伸到下属事业单位了解情况,深入了解单位履职、内部运作、人员配置、工作饱和度等,全方位了解试点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的真实情况。四是“联部门、调数据”,开展“联动式”评估。对接广东省执法平台、区绩效考核系统等数据库,联系区直机关工委等相关单位,充分采集和挖掘基层评议、绩效考核、政务服务等数据;结合试点单位巡视巡察与审计工作同步开展综合评估,与巡察和审计同步进驻,了解试点单位机构编制执纪情况、巡视巡察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等,以评估促整改。

    三、围绕结果运用,书写“后半篇”文章,探索编制评估“怎么用”

    一是加强成果转化,优化编制管理。针对评估中试点镇街提出的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在全市各区中率先推行“编随事转”“人随事走”原则,测算各部门下放执法权限数据,相应核减相关职能部门编制,推动转隶执法骨干至各镇街,充实镇街监管执法力量;针对部分试点单位长期空编较多等问题,按照一定比例收回编制, 让“沉睡的编制资源”活起来。二是推进建章立制,持续挖潜增效。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动态调整”编制调配机制,定期对上级下放权限、任务量变化及履行“三定”规定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区重点领域的中心工作和关键环节,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镇街及区直各部门的编制进行动态调整,持续提高编制使用效能。三是探索机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周转池制度,设立一定数量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专项周转编制,实行单列管理、动态管理和实名制管理,重点保障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规划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为番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探索基层执法改革路径,设立执法过渡期部门连带责任承担机制,推行指导培训“导师制”,建立和完善案件移送、执法协助、协调会商等跨领域、跨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切实保障镇街接得住、管得好上级下放职权。(番禺区委编办 陈志强、黄敏)

 

 

上一条:增城区多措并举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城市治理机制 下一条: 天河区积极推进第三方考核评价 为招商引资工作探路蓄能